11月30日,隆基股份发布最新硅片价格,全线下降0.41~0.67元/片。
来自TV南德的首席签证官张祝林表示,近几年光伏组件尺寸变大成为一种趋势,尺寸越大意味着更严格的载荷承受能力,同时大功率也带来了更大的温升,对于检测第三方而言,需要不断提升测试容量来与之匹配,他建议光伏组件到尺寸并不是越大越好,最终还是要立足高效率的目的。刘亚锋表示,东方日升一直致力于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平价时代下度电成本的核心取决于发电量和BOS成本,随着PERC技术进入瓶颈期,东方日升结合TOP Con与异质结两大主流技术优势,重磅推出了NewT@N型系列组件。
由于光伏边框的铝合金采用的是电解铝的工艺,能耗大,环保性不足;所以钢材在光伏电站系统的应用开始被重视。叠加四季度的抢装,在中国、印度与美国市场的带领下,短期来看预计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光伏装机维持在170GW左右,IHS Markit高级分析师胡丹分析道,从组件端来看,更薄、更大、更优是组件产业链性价比提升的主要路径,与此同时,组件头部企业的集中度也越来越高,根据IHS数据统计,2020年TOP 20组件企业出货总规模已经达到137GW。来自IHS的分析师胡丹表示,光伏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多话语权,在与其他配套产业的合作上因为光伏体量不断增大的缘故,周边产业开始主动适配光伏行业的需求,包括塑化企业也开始按照光伏的发展方向来设计产品,这也将是未来光伏发展的巨大优势。东方日升总裁孙岳懋在致辞中表示,东方日升始终视客户需求为自己最终的奋斗目标,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进取。在完善供应链管理与产能布局的同时,行业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选择更低碳排、更少能耗以及更可靠的原材料。
另一方面,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合金钢具备更高的抗撕裂能力,通过独特的技术处理后,合金钢边框具备更好的耐腐蚀性能刘亚锋补充道针对2022Q1光伏系统组件选型,选取量产的四款182/210主流组件产品进行对比,分别是182N型的610W和565W、210P型的660W、182P型的540W。这一项目已经在今年3月开工,预计年底开始投产,2023年全部达产。
今年以来,受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持续上涨,并维持高位。11月2日晚间,中环股份发布公告,其90亿的定增项目顺利完成。根据公告,交易定价将采用月度议价方式进行,参照PVInfoLink最新公布的价格估算,预计合同金额约为262亿元(含税)。今年以来硅片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危机,所以价格下降将是趋势,此次隆基股份降价也是行业趋势使然。
最新的全球光伏市场预测显示,明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超过200GW,硅料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博弈,会让硅料的供应始终处于不过剩,也不会变得更紧张。2021年宣布产能扩张的光伏企业大多集中在中下游环节,今年以来,隆基股份、晶澳科技、保利协鑫、中环股份、双良节能等光伏企业均有相应的扩产项目。
根据隆基股份今年年初的预计,其2021年底硅片产能可能达到110 GW。高价延缓2021年光伏装机增长上游硅料价格暴涨传导至下游发电企业,导致年内我国光伏装机量增长不及预期。硅片环节此次降价主要出于去库存压力,硅片价格实际应受上游硅料价格影响更大。165m厚度中,182尺寸较隆基股份低0.05元/片,166尺寸较隆基股份低0.32元/片。
双良节能(1)与新特、中能签订13万吨多晶硅大单9月22日,双良节能公告签订了多晶硅大单,锁定未来五年约13.495万吨多晶硅供应,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公司将于 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期间,向新特能源公司采购原生多晶硅8.22万吨;与此同时,双良节能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将于2021年 9 月-2026年12月期间,向江苏中能硅业采购原材料多晶硅料(包括块状硅和颗粒硅)5.275万吨。市场内一度传出组件厂商要一起联合停产逼硅料降价的消息。进入2021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光伏产业链从硅料到电池、组件等全面上涨,全年价格处在高位。隆基股份硅片报价首次下调后,硅片相关概念股表现低迷。
此外,晶澳科技还计划在扬州投资100亿元建设光伏电池和组件项目,在包头投资50.24亿元建设三期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2)拟投100亿建产业基地11月17日晚间,晶澳科技发布公告,公司与辽宁省朝阳市政府、辽宁省朝阳县政府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公司拟于辽宁省朝阳市投资建设晶澳朝阳综合新能源产业基地,预计总投资额约为100亿元。
国家能源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亿千瓦,同比增长9%。硅片、组件等环节产能扩张情况在双碳目标推动下,2020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行业上游硅片、电池片、组件环节进入新的扩产周期,产能扩张明显。
上游硅片价格的下降,为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商带来契机,为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长提供动能。硅片环节价格松动背后,光伏行业阶段性的产能过剩现象或将出现,新的价格战不可避免。(3)发力硅片业务 再签121亿大单12月6日,双良节能在上交所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签订了三项长单销售合同,按照PVInfoLink最新公布的单晶硅片均价测算,预计2022-2024年三项销售合同金额总计为121.44亿元。Wind数据显示,国产多晶硅料(一级料)现货价自11月8日以来在高位企稳,上涨动力欠缺。晶澳科技(1)两个月签订48万吨晶硅采购合同晶澳科技四处购买原材料。4月20日,在此前向亚洲硅业采购多晶硅料预计约1.98万吨的基础上,晶澳科技再拟向亚洲硅业采购多晶硅料约7.5万吨;4月28日向新特能源及其下属公司采购原生多晶硅18.1万吨;5月12日,公布拟向新疆大全采购约7.82万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特级免洗单晶用料;5月29日又公布拟向江苏中能采购约14.58万吨颗粒硅。
(2)与亚洲硅业签订68.04亿元长单采购合同11月23日,双良节能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下称包头双良)与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购销长单合同,约定2021年12月至2026年11月期间向后者采购多晶硅料约2.521万吨,包括太阳能级特级免洗致密块料、复投小料、珊瑚块料等(具体以合同规格书为准)。此外,乐山10万吨颗粒硅一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与上机数控合作建设的包头30万吨颗粒硅项目正在同步快速推进。
今年1-9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为2556万千瓦,明显低于年初业内的预期。按照本次隆基股份硅片调价幅度,对应组件端成本下降7-8分/瓦,预计将有大量项目进入可装机成本区间,将有效激发年底抢装需求,全年国内装机预计将达到50GW至60GW。
11月30日,隆基股份调整了单晶硅片的官方报价,各尺寸硅片价格下降了0.14元/片~0.67元/片,降幅为7.2%~9.8%。成本上升势必对下游需求释放有一定抑制,因此下游大多选择观望,并没有出现市场期待的抢装潮,主要是价格等原因,导致了一些项目的顺延。
根据官方通告,中环股份这轮增资全部会用在50GW的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G12)智慧工厂项目上。硅料与硅片价格的博弈将是下阶段光伏产业链的一大看点。按照硅业分会最新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为68.04亿元(含税,本测算价格不构成价格承诺)。主要产品包括CZ高效单晶硅棒(G12),达产后年产量50GW。
根据合同,双方实际采购价格采取月度议价方式,故采购金额可能随市场价格产生波动。这是最近一年多以来,隆基首次下调硅片价格。
11月10日,保利协鑫新增2万吨颗粒硅项目投产,公司颗粒硅产能已达3万吨,明年徐州5.4万吨颗粒硅产能将全部释放。国金证券分析认为,隆基股份硅片官价下调,整体上符合预期。
根据公告,该项目实施主体为宁夏中环,项目总投资额为109.79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借用银川中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完成的智慧工厂厂房及相关设施,在其中完成工艺设备安装和二次配管配线安装工程。但进入传统抢装的12月,光伏巨头隆基股份率先吹响硅片价格战的号角,打响光伏产业链降价的第一枪。
而硅片降价能在一定程度上令下游需求得以进一步释放,也是实现行业供需秩序正常回归的必由之路。四季度是光伏装机的传统旺季,然而今年产业链下游受制于价格等原因,导致一些项目顺延,目前下游并未出现去年一样的抢装潮,总体呈现出旺季不旺的局面。双良节能公告称,公司于2021年拓展大尺寸单晶硅片业务,本次三项长单销售合同的签订,标志着公司182mm和210mm各类大尺寸规格的单晶硅片相关产品即使在行业出现降价的情形下,仍然充分获得了多家光伏电池客户的认可和市场肯定。根据合同,双方约定2022年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隆基股份向一道新能源销售预计115,820万片单晶硅片,每月实际销售数量以本合同的补充协议所确定的数量为准,预估本次合同总金额约70.41亿元(不含税),占公司2020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约12.90%。
在今年1月和3月,公司已经分别公告称,将在扬州市和启东市投建光伏电池和组件项目,投资总额分别为100亿元、102亿元。双良节能表示,本次合同的签订,有利于提前保障公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符合行业特点及公司硅片销售的市场计划,不会对公司本年度的业绩造成显著影响。
仅近两个月,晶澳科技累计签订48万吨的晶硅材料采购合同,预定了未来五年的原材料供应。中环股份总投资110亿元 年内即投产4月27日晚,光伏巨头中环股份披露定增预案称,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
硅片位于产业链中游,由于隆基股份的龙头地位,加之本次降幅之大,此次降价引发整个光伏产业链的高度关注。上游的硅料,均价已从年初每吨8万元上涨到目前的27万元,涨幅超过220%,带动了下游涨价。